1.外城河 淹城具有三城三河的独特形制,按照顺序从中心往外依次是子城、子城河;内城、内城河和外城、外城河。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在淹城三道城的城外,通过前面这座外城河桥,就正式进入了遗址区。 外城河是淹城的第一道护城河。请大家把目光看向您的右手边,在外城河右边一圈高起的部分是外城郭,左边也就是内侧高出的地方是外城墙。
2.龙泉 远处有水花冒出的地方叫龙泉,也被称为龙潭。在水面下方有一深潭,当地村民曾用十几米长的竹篙探底,却毫无见底迹象。1934年江南大旱,常武地区百条河道干涸,千亩田地龟裂,但唯独这龙泉之水清澈如常,源源不断。因此民间传说这里与东海龙宫相接,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:“龙泉之水东海来,万年不枯香甜美,滋润两岸万物生,全靠龙女白玉龟。”
3.奄民故里 前方左手边大家看到的是一排仿古民居。它们主要仿照春秋时代的房屋外观建成,由于春秋时代的房屋以木架结构为主,加上南方雨水又多,长期下来木头容易腐烂,房屋很难被保存下来。因此,在淹城遗址内是不可能留下任何春秋时期的房屋建筑的,而留下的只有三城三河的城池结构和众多的出土文物。
5.内城河 现在各位看到的是淹城的第二道护城河——内城河。淹城的护城河水平均水深4米,最深的地方有十几米;河宽30—50米,最宽的地方达60米。在内城河里先后出土过4条独木舟,其中一条长11米的独木舟被国家博物馆收藏,一条4.2米的被南京博物院收藏,还有两条收藏于武进淹城博物馆。科研人员对独木舟进行碳14测定以确认其制造年代。其中一条长7.45米的独木舟经测定,距今已有2800年的历史。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悠久、保存最完整的古独木舟,因而有“天下第一舟”的美称。
6.头墩、肚墩、脚墩 这里可以看到三个高大的土墩。按照顺序,最前面的叫头墩,中间的是肚墩,后面是脚墩。考古学家1991年对头墩进行考古挖掘,在里面发现葬具和各种随葬品近300件。这座墓葬在外城,说明墓主人与淹城有着一种特殊的关系,其地位和身份在当时都比较显赫。值得注意的是在随葬品中还有陶纺轮、玉珠串等装饰物和用具,说明墓主人是一女性,相传三个墩为淹君女儿的墓葬。这里又有一个美丽的传说,话说淹君有个女儿叫百灵公主,长得如花似玉,是淹君夫妇的掌上明珠。公主心地善良,并且酷爱琴、棋、书、画...
7.内城 淹城内城郭周长1500米,约3里,外城郭周长3500米,约7里,这里的面积大小正好和《孟子》中记载的“三里之城,七里之郭”相吻合。除此之外,淹城遗址的建城形制还有独特的神秘之处,从上俯瞰,淹城遗址就像是我们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风水八卦图,据传,淹城的外城河最早有八条水溪,四个水门。经香港著名易学专家麦荣耀先生实地察看,认为恰好与《易经》中的八卦相吻合。依时间可以判定,淹城是历史上最早按照《易经》而建立的城池,因此又有了“中国风水第一城”的美称。
8.孙武草庐 此处本是一带茅屋。相传兵圣孙武曾在此处隐居,躲避战乱,研究兵法。后人为纪念孙武,将他居住过的茅屋重新修缮。2019年,这处茅屋经再次修缮、改造,增加了品茶、书画、养生、休闲等功能,向游客开放。
9.子城 淹城由外向内的第三道护城河叫子城河。子城河周长500米、宽约30米,环围子城。 子城,又称紫罗城,位于淹城遗址最中心,整体呈正方形。子城外围一周高高的土墙被称为子城墙,采用夯土堆筑的方法修筑而成。 传说子城是当年淹君治理朝政和生活的地方。考古发现的柱石洞等遗迹,证明了此处确曾有过大型建筑的存在。
10.竹木井 竹木井位于淹城子城内,距今约有三千年历史。这口井井深约7米,井口呈方形,井的四角用直径10厘米的原木固定,井壁四周编以细竹,起到了加固井壁和过滤井水的作用。 这种工造形式的水井,被称为“竹木井”,是中国早期水井样式之一,多见于南方平原地区。考古工作者在这口井下部发现一个陶罐,经考证为打水使用的工具,证明确有人类在此长期定居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