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,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”。提起二十四节气,在中国,妇孺皆知。在乡下,每家每户墙壁上悬挂的农历历书上,每一个节气的日子都被粗重的笔画标注出来,那是农忙的印记。

二十四节气源于“物候历”,可以说是农耕时代的农事历法,是根据自然现象的季节变化将时间进行有序划分,确定农时。五日为一候,三候为一气,六气为一时,四时为一岁,一岁共七十二候。最早的“物候历”痕迹可追溯至西周时期的《诗经·豳风·七月》和《夏小正》,《七月》中形象记载:“春日载阳,有鸣仓庚”、“四月秀葽,五月鸣蜩。八月其获,十月陨萚”,《夏小正》中则更加清晰明朗的指出:“正月启蛰;雁北乡;雉震啕;鱼陟负冰;固有见韭;田鼠出;獭献鱼;柳稊;梅、杏、杝桃则华;鸡桴粥”。草木的繁盛凋零、鸟兽的迁徙蛰藏、雨露霜降的四季变化,先民都用富有画面感的诗句智慧的表达出来。

时光的齿轮不疾不徐的恒定前进,将我们带入钢筋水泥的机器时代,还记得光着脚踩着新翻泥土的感觉吗?还记得草层间不知名的虫儿奏出的天然音乐吗?还记得风吹落花翩然飞舞的身姿吗?还记得朝阳下树叶儿上晶莹欲滴的露珠儿吗?自然节律和乡土生活已经渐行渐远,再也追不上了。

偏安于江南一角,四时分明的春秋淹城遗址公园,占地千亩,植被森然,曲水流觞,是大自然留给车水马龙的现代都市人呼吸的天堂。三城三河蜿蜒曲折的博大水系,孕育着千百种自然植物在此生生不息,已然形成了一幅花繁叶茂、花鸟鱼虫和谐相处的自然美景。

春赏樱、夏观荷、秋折桂、冬爱梅,叶落枯黄又转绿,繁花盛开又沉寂,飞鸟聚散,鱼虫蛰伏,日月轮回,春秋淹城遗址公园是绝佳的大自然研究所,更是自古传至今的物候现象的生动画卷。

昨日傍晚,漫步在遗址的河道边,一阵清脆的鸟鸣自远处郁郁葱葱的树层中传来,不禁想起:春雨足,染就一溪新绿。柳外飞来双羽玉,弄晴相对浴。

自春节以来,雨水当道,倒没有“好雨知时节,当春乃发生”的欣喜,在雨水节气来临之时,更有缠绵不绝之势,天气之间仿佛笼罩着一层蒙蒙的水韵,淹城遗址的大片大片的草层也在这雨中静默着,等待着流浪的太阳回归,就争相探出头,伸着懒腰,抖抖雨衣,发出嫩黄嫩黄的芽儿,染绿这流淌了近三千年的三城三河。淹城河深入,躲藏了一冬的鱼儿们,也感受到了河水的温度,慢慢的探出头来,迎接早春的到来。

这时节,乍暖还寒,春寒仍旧料峭,积蓄了一冬的懒散,急切的想要挣脱厚重的外衣,撒个欢。遗址中那些四季变换的枝条上,已经悄悄的鼓起了浅褐色的小芽儿,若不凑近了看,还险些被蒙骗过去,春,最早开始在遗址的枝头。等这些小鼓包了慢慢的绽开,似乎啪的一声,无数嫩绿的小叶儿就爬满了枝条,慢慢的撑开,将树变成绿色的大伞。遗址转瞬间就年轻了起来。

雨水一候獭祭鱼,雨水一到,水獭从河水里感受到了春天的暖意,鱼儿破冰而出,水獭自由的下水捕鱼,把叼到的鱼铺在岸边,一排排整齐的摆好,似乎要先祭祀春天才能享用美食盛宴。每每读到节气物候的词句,都觉唇齿留香,简单的几个字,就勾勒出一幅或是安静闲淡、月朗风清的美景,或是描绘出一幅惊心动魄、与天地争斗的顽强生命,画面感扑面而来。

海子说:活在这珍贵的人间,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。

你感受到和植物复苏一样的幸福了吗,欢迎将您的感受用一句话、一幅画,亦或是随手拍张照给我们,让幸福变的更大、更浓。

嘿,我是小淹,需要帮助随时找我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