话说春秋战国时期,不仅思想学术百家争鸣,就连文学艺术也是百花齐放。比如音乐界,有政府豢养的宫廷乐师,玩大型舞蹈史诗+交响乐奏鸣曲。甚至由民间发展起来的流浪歌手,也逐渐步入市场运营。

其中有一位韩国(西周至春秋初期的诸侯国)的民间女歌手,名叫韩娥,她不仅貌美声优,且歌唱时饱含深情,有着极强烈的感染力,使听到她歌声的人都深深地陶醉其中,堪称“唱歌好听到哭”的开山鼻祖。

有一次,韩娥从韩国出发,去齐国的都城临淄旅游。当时,临淄城是个经济繁荣的大都市,文化生活很活跃,“其民无不吹竽、鼓瑟、击筑、弹琴。”生活条件好的人民们,其精神文明也相应提高,这里懂音乐的人很多。韩娥来到这里后发现带的干粮吃完了,于是就在都城的雍门卖唱求食。

她的歌声美妙动人,圆润婉转,神态更是凄美动人,弥漫着深切的哀愁。因而,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围观听众的心,人们把她围得水泄不通,听得非常出神,干活的停了手,行路的歇了脚,吵架的住了嘴,开店的关了门……韩娥唱罢,人们纷纷解囊资助她。

韩娥用卖唱得到的钱吃饱了,就离开走了。三天之后,人们觉得韩娥那优美的歌声还在梁间萦绕不断,就好像她没有离去一样。后人称这个现象为“余音绕梁,三日不绝”,韩娥以她优美的歌声创造出了一个成语,并流传至今。

你以为故事到此结束了?并没有。

要说韩娥唱歌那是非常厉害,放在现代,少说也得封个天后,拿个金曲奖之类,然而她在古代混的并不好。前文讲到韩娥虽然以卖唱解决了吃饭问题,但是外出旅游还有住宿问题呢。她再次因为贫穷——付不出房费,被店老板嘲讽了。

满心悲痛的韩娥跑到大街上尽情歌唱,抒发自己满腔哀怨——穷怎么了,穷是我的错吗?她的歌声无限悲凉,人们当场就听哭了,一连数日都沉浸在悲哀的情绪中不能自拔。有明白人一看,赶紧找到韩娥,并出重金请她回来再唱一首欢快的歌曲,人们这才随着她欢快的歌声从忧伤中解脱出来。由此,足见韩娥的歌声杀伤力有多大。

以上故事出自《列子·汤问》。

原文:“昔韩娥东之齐,匮粮,过雍门,鬻歌假食。既去而余音绕梁欐,三日不绝,左右以其人弗去。过逆旅,逆旅人辱之。韩娥因曼声哀哭,一里老幼悲愁,垂涕相对,三日不食,遽而追之。娥还,复为曼声长歌,一里老幼喜跃抃舞,弗能自禁,忘向之悲也。乃厚赂发之。故雍门之人,至今善歌哭,放娥之遗声。”

 

嘿,我是小淹,需要帮助随时找我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