初秋的黄昏,暑热消散,淹城遗址公园的绿却愈发苍翠,满地的车轴草连绵不断,像一整张绿绸子伸向远方。子城河里的莲花已落,原先碧绿的荷叶开始慢慢枯黄,一页一页铺在水面上,没有采摘的莲蓬像一盏盏小灯顶在河面上,偶尔一只红蜻蜓落在上面,是另一幅优美的油画。粗壮的不知道年龄的桂花树用尽全身的力气吐出香气,满枝满枝碎黄的小花朵,混合着遗址公园中各种自然清香,沁人心脾!

太阳落下去,水汽氤氲,淡淡的薄雾升起来,露珠凝聚在草尖上,不知名的各种虫鸣间奏响起,属于夜的交响曲奏响起来。淹城遗址公园的草坪上,一群孩子开始忙碌起来——搭帐篷,架篝火,采露珠、调吉他、竖地灯,小板凳一排一排的摆在草地上,大大的宽荧电影幕布架在树桠上。随着啪的一声响,远处的夜灯开启,属于孩子们的帐篷露营节正式拉开序幕。

宿在淹城遗址古老的环境中,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开展自然研学之旅,是淹城系列研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块。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,自然教育是利用自然体验的方法,建立“人与自然”、“人与人”、“人与自我”之间的联系,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教育行为。诚然,人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,生活在天地日月之间,但,自然到底是什么?开展自然研学教育学的是什么?学习自然研学之后有什么样的作用?这是淹城研学深深思考的问题。

自然教育发展至今,国外国内的很多研学机构、基地或是营地都把自然教育作为热门课程来开展,组织户外爬山、涉水,穿森林过草地,甚至徒步穿越惊险刺激的峡谷山脉,在深山老林里生活一周……淹城研学认为自然教育应该不仅仅追求自然环境的复杂险峻,哪怕只是观察一朵花的颜色、一只昆虫的触角、一棵树的年轮,一条小溪的走向,一颗星星的角度,体会自然法则,就能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,同样是非常丰富、有价值的自然教育。

自然教育更与时间长短无关,如何从一个微小的点接触自然至关重要。为何桂花那么小,但是香味那么浓烈?为何露水在清晨出现,不在白昼出现?为何荷花盛开在夏季,不盛开在深秋……行过万里路,却对脚边的花草视若无睹;穿过森林无数,却对耳边的虫鸣充耳不闻,这都不能算作是和大自然亲密接触,也不是真正的自然教育。

从2700年前走过来的淹城遗址公园,容纳了海量自然元素,拥有千亩绿植,是常武中心的城市绿肺和天然氧吧。这里矗立着遮天蔽日的高大树木,各种昆虫和鸟类齐聚其中,集中体现了江南生态链。三城三河的水流淌了千年,孕育了发达的水文化;星空高远清澈,是观星的绝佳去处;四季花卉繁盛,春赏樱、夏观荷、秋折桂、冬秀梅,一步一景,一步一生态,一步一自然,一步一知识。基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,淹城研学立足学科知识,开发了系列自然研学课程,激发孩子们提出问题、思考问题、研究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,在自然的大环境中,得到独一无二的自然体验和能力提升,从心、脑、体、感四方面形成情感和认知的闭环,补上缺失的真正自然课堂。

和小伙伴动手搭建帐篷,倾听夜幕下虫儿的清唱,仔细观察夜空中哪一盏星最亮,与自然同眠,和星辰入梦。

嘿,我是小淹,需要帮助随时找我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