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了让广大青少年更多地了解春秋历史,探寻古老时光,弘扬民族精神,爱祖国、爱家乡。武进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淹城研学中心历经数月的筹备,依托春秋淹城文化资源,开展《探寻春秋文化•弘扬民族精神》优秀传统文化公益活动。活动从制定方案、课程设计到路线制定,无一不反复斟酌推敲,最终形成了3套活动课程,分别是《国风雅韵•梦回春秋》、《穿越春秋•趣习六艺》、《三城三河•自然之旅》。

—研学手册—
10月14日,淹城迎来了首批来自前黄中心小学的50名学生参加活动。他们选择的是《穿越春秋•趣习六艺》,此“六艺”源自周王朝,是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六种技能统称,是当时朝廷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。

—前黄中心小学参加淹城研学活动—
背上行囊
在行走的课堂里快乐成长
走进淹城,探究春秋历史神奇画卷,园中方半日,已知“史事”数千年。

—走进春秋历史—
季札挂剑,堪作恪守诚信的万世师表。学生们在季子石雕前聆听徐墓挂剑的故事,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表示以季札为榜,立志做一个诚信之人。
来到春秋版图的儒家广场,学生们穿汉服,习古礼,集体“礼拜大儒”,再现春秋“孔子授课”盛景。同时学以致用,向随行老师行礼,感恩辛勤陪伴。



—穿汉服 习古礼—
《周礼·保氏》云:“养国子以道,乃教之六艺。”4D广场上,学生们现场体验的古代运动“投壶”便是来源于“六艺”之射礼,通过户外实践让学子体悟铸就强健体魄,磨炼顽强意志的重要性。



—学六艺 赛投壶—
研学相长
在活动中感受文化力量
“每一个研学点,都是厚重的历史书;每一处风景,都是难忘的记忆”,一个参训学生写下这样的感悟。
游中学,学中研。淹城研学将“研”放到首位。美景与文化的有效结合,吸引孩子仔细观看、深入思考,真正做到把教室从校内延伸到校外,让学子从“坐着上课”到“走着受教”。

—游中学 学中研—
活动的最后一站,学生们走进红色文化情景教学点,观看红剧《瞿秋白–大义绝唱》。通过舞台剧动态了解常州先烈瞿秋白献身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,并向英雄学习。

—观看红剧—
每一次趣味课程的背后,都有导师们深入的思考,和研发团队巧妙的设计。随着孩子们一步一步完成各项研学任务,对春秋文化、礼乐文化、革命文化、本土文化的初步理解和正确认知将逐渐形成。研学旅途中累积的经验和知识,将为孩子们今后的延展阅读和兴趣发展,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深度融合
塑造具有淹城特色的研学旅行
近年来,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春秋淹城旅游区着力发展“旅游+教育”深度融合模式,特设春秋淹城研学中心,研发系列研学旅行课程。此次活动,通过沉浸式任务打卡方式,将历史传统与家乡文化相结合,是淹城研学中心公益研学活动的一次大胆尝试,开启了研学旅行的又一新篇章。

—淹城遗址—
未来,淹城研学将按照“公益性、普及性、教育性、实践性、安全性”原则,继续深入推动研学精品路线建设,努力塑造更加丰富、更加科学、更具特色、彰显文化魅力的研学课程,让淹城研学成为江苏省研学旅行的标杆,成为在全国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目的地。
“玩春秋拜帖 做金牌体验官”
淹城研学季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