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中国,屈原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。每逢端午节,人们都要纪念这位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。他的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已经成为古今的志士仁人磨砺自我,战胜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撑。

走近春秋历史人物——爱国诗人屈原

屈原画像

端午节起源于中国,是古代吴越地区(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)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。战国时期的楚国(今湖北)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,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。

走近春秋历史人物——爱国诗人屈原

端午习俗“赛龙舟”

屈原(约公元前340—公元前278年),战国时期楚国诗人、政治家。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(今湖北宜昌)。芈姓,屈氏,名平,字原;又自云名正则,字灵均。

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,自幼勤奋好学,胸怀大志。早年受楚怀王信任,任左徒、三闾大夫,常与怀王商议国事,参与法律的制定,主张章明法度,举贤任能,改革政治,联齐抗秦。同时主持外交事务。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,共同抗衡秦国。在屈原努力下,楚国国力有所增强。但是,由于自身性格耿直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、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,受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,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,使怀王疏远了屈原。

公元前305年,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,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。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,开始了流放生涯。结果楚怀王被秦国诱去,囚死于秦国。顷襄王即位后,屈原继续受到迫害,并被放逐到江南。公元前278年,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,攻破了楚国国都。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,对前途感到绝望,虽有心报国,却无力回天,只得以死明志,就在同年五月投汨罗江自杀。

走近春秋历史人物——爱国诗人屈原

屈原投江

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,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,“楚辞”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,开辟了“香草美人”的传统,被誉为“辞赋之祖”“中华诗祖”。屈原作品的出现,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。其主要作品有《离骚》《九歌》《九章》《天问》等。以屈原作品为主体的《楚辞》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,与《诗经》并称“风骚”,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
屈原作品想象最为丰富,词采十分瑰丽。《离骚》中大量运用神话传说,把日月风云,都调集到诗篇中来,使辞采非常绚烂。他善于用美人、香草,以喻君子;恶木秽草,以喻小人,通过比兴手法把君王信谗、奸佞当道、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情景,写得淋漓尽致。

走近春秋历史人物——爱国诗人屈原

《离骚》节选

屈原是一位政治家,思想家,又是一位诗人。无论从哪个方面而言,屈原都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,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更为重要的是,他以深沉的爱国情怀和上下求索的精神,铸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和人文品格。

屈原不仅是中国的,也是世界的。1953年,世界和平理事会确定,屈原是世界文化名人。2009年,以纪念屈原为核心内容的中国端午节及其传说,进入世界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,这标志着了屈原不仅是世界文化名人,而且他的作品,他的精神价值,也是人类精神文化遗产不朽的组成部分。

嘿,我是小淹,需要帮助随时找我哦